劳务外包业务流程: 1、企业提出需求并提供项目的情况; 2、分析企业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初步调研后拟定方案; 3、与企业进行劳务条款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 4、企业提供厂房、机器、设备等; 5、企业制定标准、下达生产计划; 6、进行人员招聘、人员培训、管理服务; 7、开展生产任务; 8、企业生产结果验收。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劳务外包业务流程了。
什么是“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的本质,是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和实际的用工、管理的分离。
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派遣单位并同用工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由其对劳动者进行管理使用,但由派遣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并向派遣单位交付管理费的一种特殊的雇佣制度。
如上所示,在劳务派遣这组三方关系中,派遣公司和员工之间建立名义上的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派遣公司处建立账户、缴纳。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这组三方关系中,派遣公司被称之为“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到人:每个劳动者的工资、和人头费(管理费)。企业只支付外包公司一笔总的费用,至于外包公司派多少劳动者,有多大能耐压力劳动力成本,完全不管。
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适用范围、可派遣人员数量及比例:
1、可以使用劳务工的工作岗位
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务工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临时性工作岗位: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
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
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2、可以使用劳务工的数量
依相关法律规定,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3、特别说明
对于用工数量、岗位这些,从现实状况来看,实践中并未严格按法律规定执行,用工单位出于各种考虑,无论是电子加工业需要的操作工,还是制造或互联网行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仍有许多单位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在2014年《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出台之后派遣人员数量可能有所降低,但是否一定保持在10%以下则不一定。